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创新培训模式 优化培训质量
作者:牛祖慰  文章来源:培训处  点击数6461  更新时间:2011/11/2 9:37:27  文章录入:jyjsjx  责任编辑:jyjsjx

“四三六”参与互动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牛祖慰 琚东娥 刘桂荣

(河南省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

【摘要】在长期的培训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更新培训理念,优化培训过程,探索出了“四三六”参与互动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三六”参与互动培训模式,就是把培训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培训形式呈现三个特点,每个专题分六个环节进行实施,培训过程注重学员的参与体验、互动交流,达到了“知”、“行”的统一与融合。

【关键词】培训;培训模式;参与互动;体验交流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特别是教育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实施,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真正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成了我们教师培训工作者的核心任务。为此,从2005年到2008年,河南省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启动了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培训在长期的培训实践中,我们不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更新培训理念,优化培训过程,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走出了“四三六”参与互动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三六”参与互动培训模式,就是把培训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培训形式呈现三个特点,每个专题分六个环节进行实施,培训过程注重学员的参与体验、互动交流。

一、“四”即把培训内容分为四大模块:课标与教材研讨模块,课堂教学改革模块,人文教育与师德素养模块,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块。

这四个模块的课程是在扎实细致的基层调研基础上设置的。培训前,针对培训对象,通过问卷、访谈、座谈、观察、课堂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基层教师开展需求调查,进行学习特征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对基层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虽然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几年,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理念与行动脱节,课标与教材脱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教师的现代教育技能滞后于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经过认真分析,把本轮培训目标定位于使参训教师能够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深刻认识课程标准在教材内容上的具体反映,并能够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结合自已的教学实际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提高现代化教育教学技能;唤醒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本轮课程的设置紧密贴合学员的教学实际与教学需求,有利于实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学员想参与,乐参与,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愿说,积极主动地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二、“三”即培训形式呈现三大特点:专家主持引领,全员互动参与,课堂行动跟进。

1.专家主持引领。以往的培训多是随机聘请一些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他们带着研究的专题高谈阔论一番,学员听听激动,想想心动,回到学校一动不动。因为宏观的理论虽然指导性很强,但缺乏实践性的智慧,不能引起学员深度的反思,先进的理念也就不能内化为学员内在的智慧,达不到培训的预期目的。本轮培训,为了改变学员被动接受的局面,设立了专家主持人制度。根据培训内容、目标的不同需要,聘请在某一方面有独特见解的、高水平的专家或有思想智慧、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一线教师作为专业引领者,主持专题研讨,组织、引导学员就相关问题展开交流,并及时总结、提升相关理论或经验,捕捉有意义、有价值、有创新的见解,加以放大提升,为学员有兴趣的持续研究指明方向。

2.全员互动参与。河南省济源市是愚公故里,地域广阔,教育氛围浓厚,骨干教师遍布城市、乡村和山区,但又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员在培训中都各有所得,是本轮培训要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我们充分利用骨干教师本身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每一位学员的参与积极性,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多元互动、合作学习的培训方式,如通过组织教学讨论、经验交流、案例评析、技能竞赛等,让学员各抒己见,共享经验,分享智慧,相互启迪,共同进步。除此之外,还对学员加强过程性管理与评价,把学员分组编号,实行组长负责制,详细记录学员参与课堂讨论、发言、课堂实践等活动情况,并对学员参与情况量化考核,记入学籍档案,作为培训结束评选优秀学员和结业考核成绩鉴定的依据。

3.课堂行动跟进。在学员培训中生成的教学经验和集体优化的教学设想只有放到课堂实践中才最具有生命力。为了解决以往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我们要求学员紧密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展开积极探究,从中澄清实际问题,了解现象,获得领悟,并将此教学知识和能力上的改变应用于教学实践。学员全程参与同伴的教学实践,从集体备课到课堂实践,从课堂观摩到议课改进,参与,体验,互动,反思,研讨,改进,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教学规律,揭示教学现象,创新教学设计,生成教学智慧,实现从观念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契合。

三、“六”即每个专题分六个实施环节:话题导引,自主反思,交流评议,梳理提升,课堂实践,改进创新。

话题导引: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和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持人就相关专题抛出话题,引导学员反思。

自主反思:围绕话题,学员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反思,只有深入的反思,才能触动学员的思维,唤醒其教学理念上的革新。

交流评议: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发表见解,组长主持研讨,引导本组成员就某个话题达成共识。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梳理提升:主持人要敏锐地感知学员的发言,及时梳理归纳,解疑释难,调控话题,提纲挈领地拎出要点,总结经验,提升认识。

课堂实践:学员集体备课的教案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设想拿到实践基地学校的课堂上验证是培训中最有效的一环,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丰富了学员在培训中的认知体验。

改进创新:学员就同伴展示的课堂案例进行深入研讨,在专家理念的引领下发现和揭示教学活动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反思原有的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研讨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智慧。

四、学员反馈,肯定培训模式

培训班上,学员思维活跃,团结互助,聆听智者的教诲,参与同伴的探究,开放而又严肃,竞争而又宽容,学习氛围浓厚热烈。学员纷纷反映本轮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正如北海中学的骨干教师郭霞在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发言所说:“每一次的课堂实践都是那么难忘——因为那是展示我们风采的课堂,是洒满我们欢乐的课堂,是凝聚我们集体智慧的课堂。李纪芳、杜秋云等老师的观摩课,虽然只是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教学展示,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资源,让我们从自身出发,反复地钻研和磨炼,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论从理论上还是教学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良机。在交流过程中,经常出现几种不同的声音,常常引起学员们的思想碰撞。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有趣的现象:老师们思路开阔,观点新颖,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激烈争锋,思维碰撞,生成性的智慧频频闪现。课堂经常是他方唱罢我登场,此起彼伏,精彩纷呈……这样的培训课堂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回忆和永久的回味。”梨林镇东坡小学的骨干教师酒庆利在她的博客中写到:“这四个阶段的集中学习,从聆听名家名师的真知灼见,到领略一流的课堂教学艺术;从走进教科研共同探讨、撰写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到自我体验、自我反思;从集体备课到学员说课赛课;从最朴实、最真实的教学互动研讨,到走进济源的“杜郎口”——承留一中那令人难忘的体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让我们全面认识课程改革,掌握开展德育工作、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的方式方法;让我们学会评课、议课,让我们感受着名师上课艺术的魅力,让我们得到了一次认识的升华和能力的锻炼.

 “四三六”培训模式,注重互动研讨和实践创新相结合,创设民主平等、交流研讨的培训氛围,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和交流展示的平台,由专家及时给予指导和引领,帮助教师实现从“文本”的观念向“行动”实践的转化,这样促使学员在反思中研讨,研讨中行动,行动中磨砺,磨砺中提升,实践与反思的知识建构辩证互动,达到了“知”、“行”的统一与融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