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 >> 信息中心 >> 师资培训 >> 信息技术 >> 正文 今天是:
济源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129    更新时间:2014/10/29    
        ★★★ 【字体: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精神,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教师[2014]580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济源市教师队伍和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为组织实施好我市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和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精神及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推动教师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实现教师终身学习。

二、培训对象

济源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三、培训目标

充分发挥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依托市教师进修学校,建立市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上研修、校本研修和教师自主研修有机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坚持底部攻坚,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将教研与培训、网络学习与校本研修有关结合,促进一线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融于学科、有效融于教育教学,有效融于课堂,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做到学用结合。有效选用河南省项目办开发的针对性测评工具,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长效机制。

四、培训原则

(一)教师为本,协同创新。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能力测评为基础,按需施训,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科学、持续发展。

(二)分级负责,分类指导。按照“省级培训抓重点,市级培训保全员,学校研训重应用”的体系分级推进。市教育局成立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执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项目调研、研制实施方案、组织学员开展培训和测评、开展各项评比竞赛和绩效考核,建立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网络研修社区,并监管和指导能力测评工作;各中心校、市直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制定本单位培训方案与实施细则,完成市项目办下达的各项任务,加强校本研修规划和管理,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动应用。

(三)坚持标准、注重效益。根据教育部出台的“两标准一指南”(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合理安排学时分配,积极探索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使教师能够尽快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切实提高信息化教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比重,力求提升工程效益最大化。

五、主要任务

(一)骨干引领,全员跟进。从各单位遴选优秀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参加省、市两级培训者培训。经培训的优秀学员要在全员培训、校本研修中发挥示范、引领、培训、辅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全员培训顺利进行。

(二)领导带头,有效管理。先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使校长们理解此项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各项要求。定期组织校长研讨,分享校本研修方案、提升工程案例和培训管理经验,提炼成果,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化、常态化。

(三)做好预案,提前热身。市项目办根据市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的要求,出台我市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陆续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各单位根据我市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及各项措施要求,结合学校情况,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组织开展网络学习、校本研修、评比竞赛等活动。

(四)全员培训,逐步推进。根据项目办的统一安排,在201412月底完成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任务,20152016年分别完成中小学教师50%50学时持续性全员培训。普通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列入省级培训引导发展计划,由省项目办统一安排。

(五)开展测评,按需施培。实行动态化测评,组织开展好培训前的诊断测评、培训中的培训测评、培训后的发展测评。注重理论测评和实践应用测评相结合,理论测评由各单位组织参训教师通过网上测评系统完成,实践应用测评由学校测评小组通过课堂实践完成,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提高参训教师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市项目办要建立动态分析机制,对各单位各阶段测评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监测,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针对教师个人、中小学校不同主体的测评数据库,并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参训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六)创新模式,区域研修。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采取送教下乡、送培上门、集中研讨、分片交流、社区互动、经验展演、现场诊断、观课磨课、教学竞赛、案例分享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聚焦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七)加强监测,注重过程。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提升工程、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和学员学习状况进行抽样检测。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级管理员及辅导教师的交流研讨,解决问题,分享经验,统筹协调,提炼成果。

(八)评比竞赛,推广成果。市项目办根据培训进度和培训内容,统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微课、课件评选等活动,推荐优秀教师及成果参加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名师课堂工程。

(九)加强激励,绩效考核。争创河南省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引导各中小学幼儿园积极争创省、市两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和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中心校)。培训结束后,按照相应比例评选优秀学员(10%)、优秀管理员(30%)、优秀辅导教师(30%)、优秀教研组(10%)、优秀示范校(15%)和创新实验区(10%)。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济源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将提升工程列入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做好与各项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的统筹与衔接,落实教师培训的各项政策,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绩效考核体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于市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和绩效考核,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成员名单见附件。

各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造环境,为教师校本研修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经费保障。市教育局按照政策从2013年新增生均经费60元中切块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培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方面的硬件建设。各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5%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并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建立以校为单元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推动培训的常态化。

(三)制度保障。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计入教师继续教育五年一周期360学时之中,形成教师积极参加能力培训和应用实践的激励机制。

(四)绩效保障。建立提升工程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教师培训学习、教学行为改变、信息技术应用绩效评价体系,通过网络数据和实地检查,对各单位培训开展情况及实效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对在提升工程中实施较好的单位予以奖补。

附件:

济源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名单和提升工程办公室名单

 

济源市提升工程办公室

                                          20141014

 

附件:

济源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长:李伯勇  市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吴玉红  市教育局师训科科长

孙社平  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卢建军  市教育局计财科科长

郜春龙  市教育局电教站站长

李雪颖  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李竹青  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史红桃  市教育局师训科副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李竹青      进修学校校长

副主任:史小刚    进修学校副校长

成员:赵濮民、琚东娥、刘桂荣、赵迎军、王建峰、孔双婷

信息录入:jyjsjx    责任编辑:jyjsjx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